找到相关内容633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永明延寿大师《禅净四料简》解析

    明心见性,却是决志净土,求生西方,志诚念佛,感应,定蒙摄受。力修者,固得往生。即五逆十恶,临终十念,亦皆蒙佛化身前来接引。非万修万人去乎。既生西方,见佛闻法,虽有迟速,然已高预圣流,竟不退转,渐证圣果。...之“众生度尽方成佛”的宏大愿力帮助,故感应殊胜。只要紧紧抓住念观音念头不放,在生活中尽力修三福四弘愿六波罗密普贤十愿诸恶不作众善奉行,其它的事就不用多操心了,将生命交付给菩萨任他引导我们,什么通中脉开...

    和尚坡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267359.html
  • 少林问禅之:“万法归一一归何处”集评

    矣。古人谓念佛人欲参禅。不须别举话头。正此意也。念佛数声。回光自看。这念佛的是谁。如此用心。勿忘勿助。久之当自有省。如或不能。直念亦可。使其念不离佛。佛不离念。念极心空。感应。现前见佛。理必然矣。...法归一。一归何处。州云。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。重七斤。师拈云。摩酰三眼。一句洞明。似海朝宗。千途共辙。虽然如是。更有一着在。忽有问蒋山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。只对他。饥来吃饭困来眠。”  《云门匡真禅师广...

    照行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67720.html
  • 慈悲(海涛法师选辑)〔2〕

    长养吾人的大慈悲心。常行放生,则常养慈悲,常行放生,与佛心更相契,与佛更容易感应,常行放生,自心充满了慈悲,自心就是佛心,焉有不成佛的道理? ◎吃素放生应该同时并重,既不再造杀业,又能... ◎心在名利船上的人,身体想不摇是不可能的。 ◎众生最可悲的事,乃是生时摆不脱欲望的枷锁、烦恼的缠缚;死后拖著那以‘业’为素材的灵魂出没六,沉沦业海。 ◎看破是其精进,放下是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067896.html
  • 宋僧慈觉宗赜新考

      于无念,炽然往生而不乖于无生。故能凡圣各住于  自位而感应,东西不相往来而神迁净域。此不  可得而致诘也。故经云:若人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  号,乃至是人终时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  ... 另外,同书卷二“金山水陆大斋”条也说:  初梁帝梦僧告之曰:“六四生受大苦恼,何不  为作水陆大斋而救拔之?”帝扣诸沙门,宝志公曰:  “寻经必有因缘。”帝取佛经躬自披览,创造仪文,三  年乃成。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468074.html
  • 深圳弘法寺管理制度(修正版)

    念诵法事中,接腔、送腔、导众跟板,音调适中,使佛事隆隆,僧心如水,感应,多赖悦众之功,故须熟练法器唱念,具足威仪,表率僧众,若维那不能举事,则代理维那职责。  (13)藏主职责。负责管理常住大藏经及...中流砥柱,如若不然,无劳共住。  (1)破根本大戒者,欺下犯上者,不共住。  (2)破口相骂、拳互殴,挑拨是非,破和合僧者,不共住。   (3)私收出家在家徒众者,自去居家者,不共住。  (4)私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3968906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如何实践佛法

    垢,自然能与佛菩萨感应。   伍?结语   经云:“佛说一切法,为治一切心;若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!”心是我们的主人翁,成佛作祖端赖它;五趣流转也因它,心的重要,不言而喻。然而在日常生活中,一般人...譬如药草,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;忏悔好比明灯,可以照破我们的无明黑暗;忏悔一似城墙,可以摄护我们的身心六根;忏悔有如桥梁,可以引导我们通往成佛之;忏悔犹如璎珞,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。《菜根谭》里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769462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2)

    心理智,感应自然不隔,如永明(延寿)、楚石(梵琦)(《宗论》七之四)。于此他最推重的是禅教合一摄归净土的延寿和梵琦。智旭最后的净土思想,是将禅宗的参究归纳于天台教观,又以天台教观应用于念佛法门;他作...鸿仁惠泽覃及幽明,于是有学僧伽奉诏入京,而师年最高,白眉朱颜,其班前列。上亲问以升济沉冥之,师备述其故。上悦顾众而言曰:“迩来学佛者唯沉埋岁月,如金刚、楞伽诸经皆撮心之要典,何不研穷其义?苟有不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769611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释疑篇(三)

    一呼一应,感应,自有出苦得乐之日。良医又有起死回生的本领,而病者亦信赖良医,依病施药,药到病除,妙手回春,有何难事?以上二喻,其实还是方便之谈。而真实的原理,菩萨如明月,众生如水面,水若澄清,水...不可靠的话,那我不必要你十代、二十代、三十代以前的历史,只要你三代的历史就够了。你若不出三代的历史,我就可以说你一定是没有父母、祖父祖母,和曾祖父曾祖母,你如果诤,一定说有的话,为什么你没有三代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270429.html
  • 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

    不离心性体证的主体性道理;主体性道理所能具有的哲理强制性与普遍接受性(但绝不是科学真理的客观真确性),本质上是建立在相互主体性脉络意义的合情合理与共识共认,亦即天台所云「感应」。合情合理指谓道理的...生死即涅盘」的般若空观以及誓愿不自成佛的大乘菩萨立场,则应积极地倡导,胜义谛必须落实于世俗谛,而所谓出世间的宗教胜义无漏善,也祗有通过我们世间道德的「日日新,又日新」,才能彰显它那真实本然性与具体实践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5470794.html
  • 智顗“四意消文”的解经方法论

    文用以释经的理由︰  一因缘、二约教、三本迹、四观心,始从「如是」终于「而退」,皆以四意消文。而今略书或三二一,贵在得意不烦笔墨。…因缘亦名感应。众生无机虽近不见,慈善根力远而自通,感应故,用因缘释...内容也有种种不同的缘故。  「本迹」释是《法华经》独自的特色,智顗引「寿量品」︰「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」﹔「方便品」︰「我本立誓愿,普令一切众,亦同得此,我等无异。」﹔「五百受记品」︰「内秘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871339.html